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报道

横山区吹响产业脱贫集结号

发布时间:2017-12-20 09:32:40   来源:   作者:孙士清 吴刚  



640.webp_

万亩小杂粮示范基地

640.webp (1)_

万亩横山大明绿豆基地

640.webp (2)_

 魏家楼镇杨家楼村实地培训现场

640.webp (3)_

在武镇向贫困村发放马铃薯良种

640.webp (4)_

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认购协议

640.webp (5)_

 为贫困村(户)现场发放热水器

要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就得从产业发展入手,增强贫困地区的产业带动力,用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能力。2017年,横山区把产业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了《榆林市横山区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区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为推动产业扶贫工作,横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还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产业扶贫的通知》《榆林市横山区精准扶贫农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方案的通知》。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区产业脱贫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在种植产业、养殖产业、示范产业、光伏产业、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和科技扶贫几个方面的真帮实扶,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能力。

“八个万”工程是横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柱,也是实施产业脱贫的基础工程,即实施万亩优质山地苹果建设、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种植、万亩优质机械化水稻种植、万亩地膜玉米种植、万亩榆绿一号绿豆种植、万亩小杂粮种植、万只白绒山羊繁育基地建设、万亩中药材基地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八个万”工程,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带动贫困户抓产业、促增收。

粮果结合 为贫困户打造产业

该区旱作农业坚持“稳定面积、保证品质、提高单产、定单产销”的思路,以贫困村、户为重点,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抓手,配套优质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农用物资,建设旱作农业高产示范工程4万亩,其中玉米1万亩、谷子1.5万亩、马铃薯0.5万亩、绿豆1万亩,马铃薯、谷子、绿豆种植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马铃薯、谷子、绿豆种植分别为134户106亩、235户1102.5亩和272户795.6亩,今年亩产值分别为960元、600元和1000元。

极力打造长效产业。该区有充足的适宜栽植苹果的高标准山地梯田,加上背风向阳的缓坡、湾、塌地,发展山地苹果空间很大,加之区平均海拔在900—1500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山地苹果的优产区。今年,该区苹果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梯田为主、技术配套”的思路,为栽植户配备了苗木、农膜、肥料、竹竿、扎绳等物资。在全区全力发展山地苹果的大环境下,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为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稳定长远增收打好基础。目前,全区建成山地苹果基地2.1万亩,投资1223万元,涉及17个贫困村,集中发展4486.5亩,88个贫困户栽植山地苹果644.65亩,户均7.3亩。其中,武镇冯家墕村、元圪塔村新建标准化山地苹果园600亩,涉及贫困户40户,共128亩,户均3.2亩,挂果后亩产值将达到4000元以上。

在中药材方面,该区今年投资102万元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3000多亩,涉及8个乡镇、9个贫困村,计划于2020年全区建成中药材基地2万亩。

出台措施 鼓励发展羊产业

羊产业扶贫工作按照“想养尽养、到户到人”相结合的办法,扶持自愿养羊的贫困户(不包括兜底户)发展羊产业,2016年底前已享受各项扶持政策且存栏羊子10只以上(含10只)的,每户再补助2000元用于发展羊产业;今年在册未享受过任何扶持政策且自愿养羊10只以上(含10只)的,每户补助6000元用于发展羊产业。并对帮扶过的养羊示范户再奖励,对想养羊脱贫的贫困户重帮扶,激发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目前,全区共帮扶1360户贫困户购买羊子6982只,养羊户的羊子饲养量已达3.3万只,户均24.5只。在此基础上,该区又出台了对2014年以来脱贫巩固户继续帮扶的文件和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的产业帮扶措施,保持扶持脱贫产业户稳定增收,同时根据农户需求将养殖扶持范围放宽至养牛、养猪、养鸡等产业上,不断拓宽贫困户的增收致富渠道。

科技扶贫 惠及每个贫困户

科技培训不落一个。今年,该区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组建30个精准扶贫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小组,从7月中旬开始,分批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全面培训。根据各村的产业特点和农户技术需求,定向“输血”、定点“滴灌”,将课堂理论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切实有效地解决贫困户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目前共培训110个贫困村5585人、108个非贫困村5055人,发放《陕北白绒山羊高效养殖技术》《小杂粮和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优质山地苹果栽培技术》等培训书籍9017本,确保每个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

区农业局抽调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产业脱贫技术服务小组,入驻全区110个贫困村,针对不同村情制定产业脱贫规划,结合物资发放、技术需求开展种植技术指导。畜牧系统采取分片包抓、对口负责的办法,将57名站长、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选派到110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累计印刷种植、养殖技术要点和农事指导月历卡11.8万份,目前已发放4.6万份,累计培训群众5500人次,其中贫困人口1260人次。共培育22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示范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目前,每个示范户至少带动1个在册贫困户脱贫,共带动232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多方合作 激活农产品销售市场

今年,该区在14个乡镇、4个办事处、1个农场分别推选1个龙头企业,110个贫困村各成立1个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他们着眼于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三方合作模式。

横山区通远公司与农户签订了3000亩横山黑香谷种植订单,横山区福泰商贸公司与武镇农户签订了4000亩横山香谷种植订单,种子肥料全部由政府扶持,产品由加工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0.2元/公斤的价格收购,最大限度让利贫困户。组织区内屠宰、加工、营销企业与各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种养贫困户分别签订供销协议,其中横山香草羊肉公司以高于横山城区市场零售价10%的收购价格与26个贫困村签订了购销协议。对于收购、加工、销售特色产品的企业,区上给各企业分别安排50—500万元的扶贫贷款贴息。

通过110个专业合作社对村级产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参与农户达6926户,今年预计销售谷子、绿豆、黑豆等小杂粮7000吨,马铃薯1万吨,羊肉850吨。对组织生产、销售本镇(办事处)农户自产农副产品的村级专业合作社,按销售额粮食蔬果类1%、畜禽类2%的比例给予奖补。预计市场营销额达1亿元,占全区农产品销售总量的25%。这一措施的实施,壮大了村级经济实体,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难题,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光伏产业 前景可观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现在国家正大力推广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项目,是一种极有前途的新型能源,具有永久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榆林能源集团和榆林能源投资公司作为光伏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建设及运维管理单位,在该区18个镇(办事处)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2个,其中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21个,涉及贫困户331户1115人,每站占地6亩,建设规模为200千瓦,共投资3080万元,其中市级投资616万元、区级投资924万元。建设及运维管理单位对电站统一筹资建设,统一维护管理,统一结算电费、申领补贴,收益资金由建设及运维管理单位拨付区镇(办事处)扶贫资金专户。区镇(办事处)扶贫部门按规定分配到贫困村、贫困户。

目前,全区21个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已经全部建成,设计年总发电4.2兆瓦,其中高圪垯、盘丰、牙坪等5个村已经纳入电网,预计年底全部能够入网,每年给每个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左右。

产权改革 稳步推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该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横山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李家坬、高圪垯、清河3个农村产权改革试点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制度性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举措。为了使改革少走弯路,区农业局组织高圪垯、李家坬“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到榆阳区赵家峁、铜川等地参观,学习他们的好办法、好措施和好经验。高圪垯村“两委”通过学习取经,结合本村实际,总结形成了横山区高圪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模式。

目前,区上为贫困户颁发了股权证,通过近抓“杂粮种植、黑猪养殖、土鸡养殖”助脱贫、远抓“苹果基地建设、山地温室建设、羊子养殖、杂粮加工”奔小康,总结形成了可推广的“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整乡推进”扶贫模式。区农业局抽调110名包村干部奔赴110个贫困村,指导贫困村成立工作组,开展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全面推行“三变”改革。

该区还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证率已达99%以上。

产业扶贫 呈现新模式

通过狠抓产业脱贫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横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贫困户脱贫信心倍增,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了结合实际、不同类型的扶贫模式。

一、赵石畔镇杜羊圈村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赵石畔镇杜羊圈村地处风沙区向黄土丘陵区过渡地带,2014年在册贫困户67户257人。近年来,该村利用人均27.5亩的土地资源,机修宽幅梯田3600亩,新建高抽8处,整理高标准水浇地700亩,种植玉米6000多亩、饲草2000亩。按照“改善种养基础条件、依靠主导产业脱贫”的总体思路,实施“整地种草、种草养羊、养羊脱贫”措施,2016年羊子存栏2.1万只,饲养量突破4万只,当年全村27户贫困户、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其中产业脱贫户11户41人。同时,对村级道路、小流域治理、灌溉渠道、羊舍标准、农用电网、高压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发展山地苹果、库坝养鱼、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后续产业,建设美丽乡村,整体推进全村奔小康步伐。

二、南塔办事处高圪垯村“三变”改革模式

该区在“三变”改革过程中,南塔办事处高圪垯村抓早动快,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深入推进“三变”改革,成为全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示范村。其主要做法是:将财政投入的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发展名优小杂粮、优质山地苹果、山地日光温室基地建设和黑猪、农家土鸡养殖,然后将产业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名下,将南塔办事处的在册贫困户全部纳入绿冠升合作社,对非贫困户股东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目前,高圪垯村清产核资和人口数摸底等工作基本完成,11月15日开始实施,各分社、总社的理事会、监事会通过民主推荐已产生。高圪垯村在“三变”改革方面因地制宜、能人带头、群众配合、不断创新,将产业扶贫和“三变”改革相结合,努力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形成自己独具地域特色的改革模式,为全区开展“三变”改革工作树立了样板,为其他试点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黄城山整村推进模式

黄城山村位于武镇镇政府东端25公里处,全村总土地面积4500亩,可耕地面积2400亩,荒地面积2100亩。2016年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通过调研走访讨论,将小杂粮、羊子养殖作为贫困户增收脱贫产业,制定了黄城山村2016至2019脱贫攻坚奔小康整体规划,争取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政府主导、产业帮扶、农户发力、黄城山整村推进”模式,具体为电信局投资130万元,建移动通信铁塔1座;财政局投资11万元,平整土地180亩;扶贫办、水务局投资44.9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两处……在相关部门的资助帮扶下,该村已修建村“两委”办公室6孔,硬化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发放农村“户户通”15套,建成高标准村级卫生室1处,修建卫生厕所15个,并给村民提供农用物资和机具。该村自筹资金5万余元,亮化进村主干道2000米,安装路灯29盏。

在去年整村推进的基础上,今年该村又平整土地80亩,拓宽生产道路6.5公里,新建人畜饮水窖2个,扶持8户羊子养殖户发展产业。结合村情,该村种植名优小杂粮8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1600亩,栽植核桃树30亩,组织产业脱贫集中培训1次,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2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