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公示

榆林市横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7-06 15:42:14   来源:   作者:  



 

横脱贫发201715

 

 

榆林市横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教育贫实施方案的通知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实施方案》已经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榆林市横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7年2月7日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贫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横山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方案(2016-2020年)》(横发20162号)文件精神,顺利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年度指标任务,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总体思路,以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素质、提高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为首要工作任务,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工作目标

实现七个“全覆盖”,即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失学;实现薄弱学校改造全覆盖,确保贫困生就读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颁标准;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教师补充、培训、交流、保障到位;实现学困生帮扶全覆盖,确保每一名学困生形成好习惯、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实现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行教育全覆盖,确保学生不因信念缺失而气馁、不因行为教育缺失而失范;实现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全覆盖,确保残疾少儿和留守学生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实现所有贫困农民工技能培训全覆盖,确保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实效

三、重点任务

(一)做好扶困工作,完善资助体系

健全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按免、补、助、贷等政策给予多元资助,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贫困学生走出困境,确保他们不因贫失学。

1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平均每生每年1500元。不低于在园幼儿20%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享受生活补助,每生每年标准为750元教育局、幼儿园实施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实行零收费。所有寄宿生享受生活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农村在校生和城区寄宿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每人每年补助标准为800元。为在校学生免费提供教材、教辅资料、作业本、学具和校服等教育局、所涉学校实施

2)阳光助残活动。本籍残疾中小学生,可申请500元的助学金,每年20人团委实施

3)“五四”助学行动。本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可申请800元至1000元的助学金,每年30至80人团委实施

4)“青亲暖冬”行动。本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中小学生,可申请500至800元的助学金,每年20人团委实施

5)榆林市“希望工程—永正爱心助学”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可申请1000元的助学金,每年5至8人团委实施

6)公益福彩”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可申请1000至1500元的助学金,每年2至3人团委实施

7)中学生西京学院专项助学金活动。全日制普通中学、中职学校、在校的初中学生,可申请500元至2000元的助学金,每年2至5人团委实施

3高中教育。在校生免收学费,每生每年标准为1600元。所有寄宿生补助住宿费,标准为每生每年560元。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生每年2500元,其他困难学生每生每年1500元教育局、所涉高中学校实施

4职业教育。在本区就读的中职在校生免收学费寄宿生每生每年享受2050元的生活补助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雨露计划”培训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当年接受本地和异地高等职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次性享受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及杂费补助,标准为每生3000元教育局、所涉职业学校实施

    5大学教育

1)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本专科学生新生和在校生符合贷款条件本人提出申请,均可申请办理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年申请贷款额度(学费+住宿费)不低于1000元不超过8000元教育局、学校实施

2)贫困救助。当年在册贫困户子女当年新入大学的,可享受民政贫困救助,本科生一次性享受4000元、专科生2000元,残疾学生本科生5000元、专科生3000元

3)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每年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省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省外(自治区、直辖市)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

4)临时救助。非贫困户家庭的大学生,根据其困难情况,由镇村两级核实后,上报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评议、审核,以临时救助的方式由民政局给予1000元至4000元的救助。

5)资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当年本籍家庭经济困难应届高考生,被本科院校录取的,由团委组织可申请2000元的资助金,每年30至50人。

6)榆林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圆梦、牵手公益助学行动”。榆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届一、二本学生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中学生,团委组织可申请1000元至3000元的助学金,每年3至5人。

7)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当年应届一二本贫困大学生,由团委组织可申请5000元的助学金,每年3至5人。

8)萤火虫助学行动。当年应届本科贫困大学生,由团委组织可申请3000元的助学金,每年2人至5人。

9应届生和在校大学生除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外,不得重复享受团委、民政、教育等部门实施的助学项目。

6困难救助。各学校(幼儿园)提取公用经费的3%,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救助。

(二)做好扶智工作,提高办学水平

一是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抓住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省级“双高双普”县创建契机,坚持“初中按区域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每个乡镇最少保留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或九年制学校),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满足农村学生上学需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利用2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所有学校达到省颁标准目标,逐步缩小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宽带水平及光纤接入比率,推进“三通”提档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互惠互通、共建共享。

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各学校要建立学困生档案,深入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充分发挥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帮带作用,一对一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要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理念,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力,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贫困生就读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贫困家庭学生和学困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招聘210名特岗教师,全部分配偏远乡镇和贫困生就读学校任教。落实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政策,将优秀教师和校长交流到薄弱学校、贫困学生就读学校,促进师资均衡;继续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加强贫困村教师培养培训。实施中小学教师六项教学技能大练兵工程。大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一线教师积极参加网上晒课活动,开展“名师送教”活动,组织省市区名师到基层学校示范教学,指导青年教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优质师资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城乡教师差别化待遇相关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充分整合教育项目资金,建设乡镇薄弱学校教师周转房,到2020年,做到贫困薄弱学校周转房全覆盖,保证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乡村教师成为提升贫困生就读学校教育质量的主力军。

(三)做好扶志工作,强化励志教育

各学校要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广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坚定信念,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家庭贫困和人生挫折,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学习是走出贫困、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同时,可组织开展“乡村贫困家庭学生看县城”等校外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进县城、市区了解社会,并为学生播种梦想   

(四)做好扶行工作,注重品行教育

各学校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心灵,外化于学生行动。要广泛开展“八礼四仪”、“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教育学生讲规矩,知文明,懂礼仪。要大力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全面普及“七五”普法相关知识,特别要针对贫困村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守法观念。

(五)做好扶心工作,抓实控辍保学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满足区域内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需求。设立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成立组织机构。通过特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形式,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加强教育与卫生、民政、残疾等部门的合作,依托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等机构,为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教育、康复与保健服务。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与乡镇政府共同完善控辍保学机制,保证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辍学,以健全的体制和博大的爱心,维护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六)做好扶技工作,培养一技之长

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的培训基地功能作用,加强政府主导,成立组织机构整合全区各部门培训资源,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要大力实施骨干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最大范围招收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加大贫困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教育精准扶贫作为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追赶超越”的底线要求,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民政、扶贫、工会、团委等部门要多方争取贫困助学资金,促进信息共享,避免多头资助,确保扶贫资金有效利用。教育、发改、住建、财政、人社、民政、卫生、水利、林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建立信息台账。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村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确保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强化宣传报道。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农村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要充分利用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资助政策内容、申请程序、补助标准,让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榆林市横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7年27日印